一流专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双万计划 >> 一流专业 >> 正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流方案建设

时间:2020-06-30来源: 作者:点击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流专业”建设方案

一、 建设基础

当前世界正在走向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以及山西省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改试点的要求,对于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方面的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为进一步适应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科的办学实力,突出学科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方面的特色是当前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现有学科平台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整专业建设思路与培养计划, 以及培养一支水平高、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师资队伍来实现。威尼斯886699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及应用为研究对象,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交叉融合的理科类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7年获批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我系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山西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三晋人才计划3名。 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学科队伍。本专业在计算数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约452名。

二、 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 “双万计划”中一流专业的建设计划,以国家和山西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转型发展,依托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数学学科”和“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点,以数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学科为基础,确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设目标为:

基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规划,以数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普通高校本科理学类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对标国际一流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国家一流专业为导向。

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凝练专业特色,以满足国家和山西发展战略需求为人才培养出发点,紧扣地区经济和行业技术需求,强化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实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一体化,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国际交流、学生发展等方面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实现学科评估上升一个档次,跻身有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梯队,并建设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且特色鲜明的国家一流专业。

三、 建设内容

1.体制机制改革

围绕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专业发展基础保障上完善机制体制。

1)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专业发展自我评估机制,引导一流专业快速发展。

2)建立并实施以专业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和评价机制、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和二级绩效考核机制、专业建设经费动态分配机制等。

3)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教学团队运行和动态优化发展机制,以教学团队为课程建设的基础单元,并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改革机制。

4)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才发展为中心,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5)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发展等多方面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力度。

2.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改革

1)优化培养模式凸显专业办学特色;

根据本专业的定位,确定了本专业构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基础与应用兼顾的培养模式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完善培养体系。

坚持学科力量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办学原则,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投身社会实践。加大实践教学,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国际化,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障建设

2)夯实专业基础,深化培养方案改革

建立课内课外协同培养,校内校外合作培养,本科与研究生衔接培养机制;建立以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与第一课堂互补、重在创新课程系,通过第二课堂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逐步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要研”的主动型学习模式转变。构建能够培养“基础厚、实践能力强,有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3.课程建设

1)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定位于社会需求和学科的发展,强调数学、计算机和信息的高度融合,着力培养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领域人才。专业开设了计算、数学软件和数学建模等课程,同时立足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对原有专业主干课程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了高性能计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模块,针对课程的特点,建立课程群负责人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基于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围绕科学计算及数据分析,构建实践教学课程群,开设“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并行计算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基本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突破重点与难点,培养应用开发能力对于基础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启法式+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教师采用启发式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重点、难点的突破针对应用技术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活代码+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任务,教师以活代码通过案例或项目,借助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建立完善的网上公开实时在线互动授课系统,改善现有单一的教学方式,为老师与学生搭建一个完美的、真正的线上即时互动课堂,充分利用国内外其他高校共享视频教学资源,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在线分享教学经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打造全国领先的在线教育生态圈.积极开展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通过网上考试、网上答疑等,提高了信息化教学水平。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打造“金课”:

以夯实学生基础为目的,打造精品课程根据本专业的特色,组织专业老师以及学生创建科学计算及人工智能课程电子数据库,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和慕课的建设,如《计算方法》现为省级精品立项建设课程,下一步希望有更多的课程获批精品课程。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力争五年内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专业核心课要力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所有本专业主干课程全部建成校级精品课程以上水平,以此为示范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依托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组织编写出版富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教学辅导资料或教学参考书,争取三到五年时间内编写出版 1-2部有特色、高水平、内容新、实用强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完善试题库.

4.师资队伍建设

1)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

  按照培养与引进并举,一方面引进海内外优秀学者,依托国家基金委以及山西省和威尼斯886699出国留学基金支持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到高水平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和访问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我们加大了对现有教师的业务培训,未来三年内派遣更多教师前往浪潮、NVIDIA等高性能计算企业进修学习。

  力争三年内将选派8-10名教师外出访学,有5-9名教师进一步获取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遴选5-8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以此加强重点学科和专业学术团队建设,提高承担重点学科、教学研究项目的能力。 

2)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基于团队建设,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必须加入科研团队和课程团队,强化导师制,并以此为基础,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形成校--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多级建设格局,确保师资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形成“传--带”模式。以教学团队为抓手,以教学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为形式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围绕专业需求建设教学团队,做到青年教师入职进团队,入职配教学导师。专业师资队伍注重科研与教学并举,教研相长。

5.学生发展

1)吸引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加大本科生导师制比例,通过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加大青年教师对学生的日常专业课学习、学涯和职业生涯指导、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指导,学生30%以上实现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从学生学风、思想、科研能力等角度对青年教师指导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效果引入到二级考核机制中。

2)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企业导师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力争达到60%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通过企业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提高企业导师参与比例,力争30%以上的学生设置企业导师,通过设立企业导师、企业、教学3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6.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强调实践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加强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积极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和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申报,切实提高本科生学术水平和毕业论文 (设计)的质量。完善信计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立开放实验室,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以“超算”为平台,面向工程应用,搭建“电话数据采集与统计调查及网络综合实训教学”、“嵌入式计算与应用教学实验系统”等平台,提升学生数据建模及算法构建能力。

加大其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以“超算”为平台,面向工程应用,立足高端学生专业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建立竞赛培训教育教学体系,配备专业“双创”导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2)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内校外协同培养的机制

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同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与教学研究中心,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际及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让教师走进企业,企业科技人员走进课堂,使得课堂、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都与相关企业紧密对接,形成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成3-5个校企实践基地。

7.国际交流与合作

1) 加强师资国际化水平

力争通过各种经费资助青年教师到国外,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力争每年3-5人次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充分利用省人才计划专家,在为本科生开设前沿性课程,逐步搭建具有国际化要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2)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以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鼓励学生到高水平大学学习或者攻读学位,不断扩大本科生出国留学和国际留学生招生人数,继续扩大赴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

8.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 坚持目标导向,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机制

依据培养目标,构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期中、学期、学年、毕业评价与反馈,并延伸到毕业生调查与反馈全周期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以评价反馈信息促进对课程体系中课程大纲制定、课程教学环节、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全过程持续改进。为提高教学质量、端正教师教学态度,建立学生、教师、督导、社会评价与反馈的全角度监控机制。形成全周期、全过程以及全角度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机制.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展院级教学工作评估;建立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以及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未来综合发展进行跟踪反馈。

2)完善教学制度,优化教学管理

完善教师奖励与考核机制,在“量”化考核同时,适当将“质”的部分加入或在职务晋升中给予一定体现,以确保教学质量。    

四、 预期效果

1)招生与就业

通过一流专业建设,提高本专业社会声誉,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一志愿录取率100%

通过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同时,提高学生升学率和国际交流占比。

2)社会声誉

通过第三方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发现78.0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比较满意,91.9%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比较吻合。经统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发现:大多数认为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较强;半数左右认为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力争3-5年内建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出一批有责任感、有担当、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3)示范辐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威尼斯886699,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希望能够促进学科交叉,带动数学、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发展,在地方高校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五、 建设进度


建设内容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预期的标志性成果

1.体制机制改革

责任人:

预期目标:

1.调研国内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状

2.凝练专业特点,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验收要点:

相关调研报告

预期目标:

形成专业自我评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验收要点:

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初稿

预期目标:

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执行,并不断完善

验收要点:

机制体制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闭环评价与改善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改革

预期目标:

1.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2.专业课“金课”建设

3.探索案例化教学资源建设

验收要点:

1.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融入思政教学理念

2.建设1-2门专业课程线上资源

预期目标:

1.推进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

2.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动手能力

验收要点:

30%学生实现导师制

预期目标:

滚动修正培养方案,不断深化完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1.1-2门课程开展评价体系改革;

2.申报1-2个校企协同育人基地;

3.健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教学改革常态化

2.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化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

4.争取申报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3.课程建设

预期目标:

1. 优化教学内容

2. 完善课程群建设

验收要点:

1.成立课程群团队,每2周开展1次教学研究;

预期目标:

1.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2.开展教学模式变革创新

验收要点:

1.打造1-2门一流课程,开设1-2门双语(全英)教学专业课程

预期目标:

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样考评方式

验收要点:

1.以1-2门专业课为示范开展评价模式改革

2.出版1-2部专业课程教材

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完善课程团队相关管理和运行办法, 探索课程激励和运行机制,提出更加全面和课程考核改革,争取建设1-2门国家一流课程;1-2部教材

4.师资队伍建设

预期目标:

1.人才引进及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3.调研学习教学管理方法

4.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

验收要点:

1.引进2-3名青年教师

2.课程教学团队和教研室建设

3.参加教学管理学习/培训2-3人次,并发表1-2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4.聘请2-3名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来参与指导学生实践;

预期目标:

1.人才引进及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3.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验收要点:

1.引进2-3名青年教师

2.培养1-2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3.参加教学管理学习/培训2-3人次,并发表1-2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4.聘请2-3名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来参与指导学生实践;

预期目标:

1.人才引进及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验收要点:

1.引进2-3名青年教师

2.培养1-2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3.引进1-2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4.参加教学管理学习/培训2-3人次,并发表1-2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5.聘请2-3名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来参与指导学生实践;

培养或引进1-2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提高专业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提高校企合作能力

5.学生发展

预期目标:

1.吸引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

2.聘任企业导师

验收要点:

1.企业导师聘任协议

预期目标:

1.加大课外活动和企业导师指导

验收要点:

1.在校期间30%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预期目标:

1.更加合理的学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

2.促进课外活动和企业导师指导

验收要点:

1.毕业班60%以上的学生参与过课外科技创新等双创活动;

2.建立学生能力评估体系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双创能力大大提高,建立学生能力评估体系

6.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预期目标:

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验收要点:

1.实践教学总体方案

2. 1-2门课程开展案例化建设

预期目标:

1. 加强校企联合,推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2. 提出专业特色实验室建设方案

验收要点:

1.建成1-2个校企实践基地

2.3-5个案例教学项目

3.专业特色实验室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

1. 建设专业特色实验室

2.加强校企实践基地建设

验收要点:

1. 3-5个案例教学项目

2.1个专业特色实验室

3. 线上实践平台

1.1个专业特色实验室, 

2.1-2个校企实践基地

3.实践教学案例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4.设立线上实践教学平台

 

7.国际交流与合作

预期目标:

1.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2.探索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之路

验收要点:

1. 3-5人次教师参与国际化学术交流

2. 3-5名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

预期目标:

1. 加大国际合作培养人才

验收要点:

1. 3-5人次教师参与国际化学术交流

2. 开设1-2门双语(全英)教学课程

3. 3-5名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

4.建立1所海外高校本科生联合培养渠道

预期目标:

1.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验收要点:

1. 高级职称人员50%以上具有海外经历

2.3-5人次教师参与国际化学术交流。 3. 3-5名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

 

高级职称人员50%以上具有海外经历,建立1个海外高校本科生联合培养渠道

8.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1. 初步形成教学质量考评机制

2. 学习调研教学管理理念,建立教学管理团队

验收要点:

1.初步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2.建设教学管理团队

预期目标:

1. 完善教学质量考评机制

2.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完善教学管理团队

验收要点:

1. 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预期目标:

1. 完善教学质量考评机制

2. 形成教学管理梯队

验收要点:

1.教学管理梯队

教学管理团队及管理梯队

(注:建设进度表版面做成横版,建设内容项与第三部分对应)


六、 资金预算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万元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小计

备注

1.体制机制改革

0

0

0

0

 

2.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改革

5

0

0

5

 

3.课程建设

15

5

5

25

 

4.师资队伍建设

5

5

0

10

 

5.学生发展

5

5

5

15

 

6.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70

5

0

75

 

7.国际交流与合作

0

0

0

0

 

8.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0

0

0

0

 

合计

100

20

10

130

 

七、 条件保障

1.管理机制保障

1)加强对一流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立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委员会”,同时对各个一级建设指标设立牵头负责人,各一级指标提出落实方案,经专业建设委员会审议后按规划落实。

2)建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支持、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3)建立学院、专业、方向三级管理体制下的学院院长与专业负责人、方向负责人的专业建设共同负责机制。

2.经费保障

1) 制定“一流专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同时完善学院经费保障分配机制,统筹多方面经费支持一流专业建设。

2)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服务地方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

3)进一步增强筹措社会资源的能力。充分发挥校友在提升学校声誉、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实现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等方面的作用。